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外耳炎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9-10-09 07:37|点击:次
(一)病因
1.机械性损伤如对耳壳的压迫、挫伤、抓伤、咬伤等均可导致耳血肿。
2.耳部疾患如外耳道炎、耳螨病等引起耳部瘙痒,动物剧烈播头甩耳也能损伤血管而发病。
(二)症状
耳廓内面的耳前动脉损伤时,于耳廓内面迅速形成肿胀,触之有波动、弹性及疼痛反应。数天后因出血凝固,析出纤维蛋白,触诊肿胀周围呈坚实感,有捻发音,中央有波动,局部增温。沿耳廓软骨外面行走的耳内动脉损伤时,可在耳廓外面形成相似的肿胀。血肿形成后,耳增厚数倍并下垂。耳部皮毛色白者,变成暗紫色。穿刺可见有血液或血色液体流出。穿刺血后往往复发。肿胀阻塞听道时,可引起听觉障碍。血肿感染后可形成脓肿。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穿刺结果容易做出诊断。
(四)治疗
小血肿不经治疗也能自愈。血肿形成的第1天内宜用干性冷敷并结合压迫绷带制止出血。大血肿不宜过早手术,因术后出血较多。一般在肿胀形成数日后,可于肿胀最明显处切开,为防止血水进入耳道,可于术前用一小块棉花填塞耳道,并及时用干棉花吸干流出的血水。排除积血和凝血块后,切口不缝合,作平行于切口的水平纽扣缝合(图13-1A)。缝合时,先在耳廓凸面进针,穿过耳廓全层至凹面,再从凹面进针穿过凸面,并在凸面打结(图13-1C)。实践证明,为防止术后再出血形成血肿和因炎性肿胀而使缝线陷入耳部组织,在进行水平纽扣缝合时,可在耳廓两侧相应的位置放置纱布卷成的圆枕能起到明显的压迫止血效果,防止血肿的再形成。
(五)术后护理
耳部保持安静,必要时使用止血剂,同时配合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抗菌消炎。术后7~8d拆除缝线。
外耳炎
外耳炎( otitis externa)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炎症。外耳道被覆有柔软的膜和无数分泌耳垢的腺体,外耳呈圆锥形,顶端终止于鼓膜。本病以犬、猫多发,且垂耳或外耳道多毛品种的犬更易发生牛、马等役畜也可发病,由于其危害性不大,常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病因
1.机械性刺激外耳道内有异物进入(如泥土、昆虫、带刺的植物种子等)、存在有较多耳垢、进水或有寄生虫寄生(如耳痒螨)、垂耳或耳廓内被毛较多时使水分不易蒸发而导致外耳道内长期湿润、湿疹、耳根皮炎的蔓延等诸多因素均可刺激外耳道皮肤引起炎。
2.病原微生物常见引起感染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常见的真菌有马拉色霉菌、毛癬菌、念珠菌等;寄生虫主要为耳痒螨。
3.过敏反应如食物过敏或跳蚤叮咬导致过敏。
4肿瘤基底细胞瘤、肥大细胞瘤、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
(二)症状
患病动物表现不安,经常摇头、摩擦或搔抓耳廓,痛叫。由外耳道内排出不同颜色带臭味的分泌物,其量不等。大量分泌物流出时,可黏着耳廓周边被毛,并浸润皮肤发炎,甚至形成遗疡。耳内分泌物的刺激可引起耳部瘙痒,大动物常在树干或墙壁摩擦耳部,小动物常用后爪搔耳抓痒。由于炎症引起疼痛指压耳根部动物敏感。慢性外耳炎时,分泌物浓稠,外耳道上皮肥大、增生,可堵塞外耳道,使动物听力减退。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耳镜检査可做出诊断。若要确定病原需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耳痒螨感染时,取耳垢在显微镜下进行镜检可发现螨虫虫体。
(四)治疗
1.外耳道清洁首先剪去耳廓内及外耳道的被毛,除去耳垢、分泌物和痂皮。分泌物多或感染化脓时,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新洁尔灭冲洗耳道,然后用灭菌棉球吸干。对耳道深部不易清除的分泌物可使用洗耳器冲洗清洁。
对因耳部疼痛而高度敏感的动物可在处置前进行镇静、麻醉或向外耳道内注入可卡因甘油(可卡因0.1g加甘油10mL)。
2.外耳道投药对于细菌性外耳道炎,向耳道内滴人新霉素滴耳液、诺氟沙星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并轻轻按揉,每天1~2次;对于真菌性外耳道炎,向耳道内涂抹杀真菌膏剂,直至耳道内鳞屑消失;对于寄生虫性外耳道炎,可直接向耳道内滴入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数滴,并轻轻按揉耳廓及耳根,每6~7d用药1次。
不能向耳道投入粉剂的药物,因为粉剂容易黏附在耳道内而不易排出临床上发生的外耳道炎很多都是细菌、真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因此在外耳道投药治疗时,应使用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对细菌、真菌寄生虫都有杀灭效果的复合剂药物。
3全身抗生素治疗对于外耳道内脓性分泌物多、体温升高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应全身使用对感染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以防继发中耳炎和内耳炎对于久治不愈增生性外耳道炎,外耳道出现过分狭窄、堵塞或脓汁不能流出时,可行外耳道外侧壁切除术治疗(见本节“外耳道外侧壁切除术。
上一篇: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角折
下一篇: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