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应用 >
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角折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9-10-08 14:31|点击:
角折
角折( fracture of horn)为反刍动物特发疾病。多见于牛,羊与鹿也常有发生。角由额骨两侧突起的骨质角突和皮肤衍化而来的角鞘两部分组成,角突腔与额窦相通。角的真皮层直接与角突的骨膜紧密结合,血管从骨膜穿过,水牛角的血管特别发达。角分为角根、角体和角尖3部分,角根与额部的皮肤相连,角体是角根向角尖的延续。根据家畜的品种、年龄和性别不同,角的长度差异极大。水牛角为一个三棱形的锥体,在基部明显有前、背腹3面,到角尖部逐渐变为尖细。成年牛在角基部和额骨之间有一明显的颈部。
(一)病因
主要是直接与间接暴力损伤。前者发生较多的是动物的角斗,奔跑中跌倒撞击,从高处坠落等。后者如保定不确实,仅仅将角拴紧在保定架或树上,动物受惊而强力挣扎;或倒牛时牛角误撞硬物或插入洞穴中等。黄牛和羊由于角较短小除非受到强大的暴力,一般情况下很少发生角折。鹿角比较脆嫩,有时在锯茸时因头部保定不良或管理不慎,可引起基部角折或表皮损伤,影响鹿茸生产。
(二)症状
角折症状明显,但与其受伤部位和程度而差异较大,预后也很不一致。常可分为以下4种。
1.角鞘(角壳)脱落角鞘活动甚至全部脱落可取下,常同时损伤角根部软组织。角突部骨质表面常有大量混有血液的渗出物积聚,不久出现脓性渗出物,角根部疼痛、灼热,患畜头部常向病侧倾斜。
2.角鞘破裂角鞘表面有裂痕,角的生发层表面出血,在角突骨质上可能出现骨裂或骨折。有时破裂口组织被污染,有时因病程长可感染化脓。角鞘保留的角突不全骨折或全骨折,当叩打角鞘
或握住角鞘以保定该牛时,均表现疼痛感。
3.高位角折指角折部位在角全长的1/2以上靠近角尖处,可见到角折处动播或连同角鞘完全分离,并可从角折处向外流血。
4.低位角折是最严重而又常发生的一种角折,角折位于角全长的1/2以下靠近角基部。较多见于角突颈部,部位愈低症状愈重,可以看到从损伤的角血管中流出大量血液,有时甚至还伤及额骨。一般均可见到与额窦相通的角突腔,其中充满血液甚至从鼻腔流出血液。水牛由于角突腔大,于骨折后最初2周内略小,以后则变化甚微。如不及时治疗,长期暴露在外面容易感染而继发化脓性额窦炎,甚至在夏季出现蝇蛆。严重者继发化脓性脑膜炎,使病情更为复杂。
(三)治疗
1.角鞘角折已与角突失去联系的角鞘应取下或切除,在角突上敷以抗生素油膏并加包扎般经5~6d更换绷带1次,待创面结后自生角质,天热时应在绷带外涂松馏油防蝇。如角鞘破裂尚未脱落则应该利用金属夹板将病角固定于健康的角上,创造条件使破裂的角鞘生长愈合为了消除感染,要先用消毒药液洗净角鞘、拭干,并切除坏死部分,用碘酊消毒,撒布抗生素粉,用卷轴绷带作“8”字形包扎。有人主张用石膏绷带固定1个月,经20~30d断裂的骨质角突可形成坚硬的骨櫛。
2.角高、低位的角折行角修补术。角突和角壳均已脱落,此时要充分止血,用骨锯修整残端使其平整并充分处理好角突腔。新鲜创用无菌技术处理并加包扎。化脓创应细致处理创口使其整洁清净。待停止化脓,出现肉芽组织,又无臭气,炎症基本消退时才可进行角修补术。现介绍两种角突腔封闭方法如下
(1)固齿粉填塞法:取直径1.5mm骨钻,在距角断面约2cm处平行交叉钻开4个孔,以不锈钢丝从孔中交叉穿入固定。在交叉的钢丝上放置一块形状、大小与角突腔横断面开口完全一致的塑料板(或废X线胶片)。把调好的固齿粉(或骨水泥)填入角突腔内,使之密切。最后在外浇上沥青或包扎沥青绷带。
(2)根据角突腔大小,制作牙托粉塞子一个(方法同补牙术),在角突腔充分消毒处理后,撒布土霉素或四环素5~10g,将适合良好的牙托粉塞子塞紧,边缘缝隙再用调好的牙托粉镰好,使之密闭。在事前根据角断面的形状预制牛角板一块,并在上述牙托粉塞子封闭的基础上用骨钻在角壳断面上钻4~6个孔,并以螺丝钉将牛角板固定,最后也在外面涂一层沥青。新发生的角折和陈旧角折的修补方法基本一致,其不同处为后者需经过一定的抗感染治疗阶段。
3.角复杂性骨折施行断角术。参见断角术的内容。
去角术
(一)适应症
性情恶劣的牛常因角斗而造成损伤或抵伤饲养人员,甚至引起妊娠母牛的流产,有的牛则因角形不正异常弯曲,其生长有损伤眼或其他软组织的可能,均需施行断角术( dehorning)。此外,在角部复杂性骨折的治疗中要求去除牛角,也需施行断角术。生产中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奶产量也常对奶牛犊进行早期断角,建立无角牛群。另外,特种经济动物鹿取茸时也需断角。
(二)局部解剖
角由额骨的角突和角鞘(又称角壳)构成。角突外紧贴有骨膜和真皮层,其最外部为角鞘。角鞘在近角基部薄,趋向尖部时逐渐增厚。真皮层是角质的发生部位,因此在断角时应选在角的基部进行,否则角质仍可再生。角突腔与额窦相通。幼畜的角突内有若干不完整的中隔,随年龄的增长,中隔逐渐被骨嵴所代替。
角动脉是供应角的血管,它是颞浅动脉的分支沿额骨外嵴延伸至角分布于角真皮层、骨膜及哈佛氏管。角神经是眼神经的分支穿过眶骨膜沿角动脉上方的额骨外皤上行至角。角神经到角基之前,分出6~7支分布于角的真皮层及角周围的皮肤和耳廓皮肤。
(三)醫械
特制断角器或骨锯、链锯、烙铁等
(四)保定
柱栏内站立保定,注意头部保定要确实。取茸时一般采取化学保定。
(五)麻醉
1.一般反刍动物的麻醉采用角神经传导麻醉。注射点在额骨外缘稍下方眶上突的基部与角根之间,术者应感知额骨下外侧嵴确认注射针尖在其下方。随动物的生长,角神经在组织中的位置较深,一般刺入深度为1~3cm,注入2%盐酸普鲁卡因10~15mL,5~10min后产生麻醉若注射部位距眶上突过近,则角神经位置较深注射不易准确;若距角根太近,也会影响麻醉效果因此处角神经已开始分支额神经和滑车下神经分布于角,此外还有第1颈神经的背侧支分布,有时在角神经传导麻醉后,术中仍有疼痛建议使用乙酰丙嗪或静松炅等可使疼痛减轻,或者采用沿切线进行皮肤与骨膜的浸润麻醉等方法必要时可用隆朋或速眠新注射液(846合剂)作全身麻醉。
2.鹿类取茸的麻醉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眠乃宁或鹿眠宝3号。眠乃宁按100kg体重的梅花鹿用1.0~1.5mL;100kg体重的马鹿用1.0~1.5mL,肌肉注射。鹿眠宝3号按100kg体重的梅花鹿用1.5~2.0mL;100kg体重的马鹿用1.0~1.5mL,肌肉注射。
(六)术式
手术可分为观血断角术(低位断角术)和无血断角术(高位断角术)
1.观血断角术断角的位置在靠近角根部麻醉后在预定断角处碘酒消毒,用断角器或锯迅速锯断角的全部组织,为了避免血液流入额窭内,可用事先准备好的灭菌纱布压迫角根断端或用手指压迫角基动脉进行止血。骨蜡涂抹对断端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另外可用磺胺粉或碘硼合剂撒布灭菌纱布上,再覆盖在角的断面装置角绷带,起止血和保护作用,角绷带外涂抹松馏油,以防雨水浸湿。
2.无血断角位置在最上角轮和角尖之间,因没有破坏角突,不需止血和装角绷带.
3犊牛断角对出生后15~25日龄的犊牛,可在头两侧顶部摸到角基,剪毛后使角基充分暴露;用已烧红的直径1~1.5cm的圆形烙铁对准角突部烧烙3~5s然后迅速离开,烧烙部位很快变成光亮深褐色凹陷,局部有组织液渗出,再烧烙2~38。术后局部形成干痂,2周左右自然脱落,从而达到去角的目的。也有报道在奶牛犊出生后4个月左右刚长出牛角时,用钢笔形状的电熨斗在牛角上轻轻一烫,把奶牛角上的生长点烫掉,从此奶牛便不再长角,成为无角牛。
4.取茸鹿被保定后,要切实固定好鹿头,锯茸者一手持锯,一手握住茸体,迅速将茸体锯下。取茸时要求:留茬要适当,锯口要平,要求锯口断面与角冠平行。取茸后立即用药物止血或结扎止血。当鹿茸锯下后,迅速将腐殖酸钠与高锰酸钾以20:1的混合物按在留茬鹿茸断面上,一般要求按压2min,使药液和血液接触破坏血小板释放出凝血酶原加速血凝,达到止血的目的。结扎止血是确实有效的止血方法,在锯茸前,在角柄处用麻绳结扎,锯茸后再撒上上述药物。
(七)术后护理
术后注意绷带松脱,1~2个月后断端角窦被新生角质组织充满。若感染引起额窦炎和化脓时,按化脓性窦炎处理.

在线客服

  • 客服一: QQ
  • 客服二: QQ
  • 客服三: QQ
  • 0371-55692663
  • 13213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