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应用 >
宠物外科手术技术:骨折的愈合过程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9-04-30 08:25|点击:
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是骨组织破坏后修复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逐渐发展和相互交叉的过程,不能截然分开(图6-26)。
1.血肿机化演进期
骨折的早期因受伤部广泛地出血,在骨断端间隙及其周围形成血肿。骨折断端约有几个毫米长的一段骨质,由于损伤和血液供给断绝,发生骨坏死。骨折病灶内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吞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侵入血凝块和坏死组织中,逐步进行清除机化,形成肉芽组织,以后转化为纤维组织。骨折断端附近内、外骨膜深层的成骨细胞,相继在伤后活跃增生,5d后开始形成与骨干平行的骨样组织,并逐渐向骨折处延伸增厚。此阶段一般需10~15d。临床特征是局部充血、肿胀、疼痛和增温,骨折端不稳定。损伤的软组织需修复。
2.原始骨痂形成期
骨折部断端内外已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钙化成新生骨,即膜内化骨,两者紧贴在骨密质的内、外两面,并逐渐向骨折处汇合,不断生长发展为内骨痂和外骨痂。内、外骨痂将两断端的骨密质及其间的纤维组织,像上夹板似的夹在中间固定住;另一方面,断端间和骨髓腔内血肿机化后已形成的纤维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然后软骨细胞增生、钙化而骨化,即经软骨内化骨而分别形成环状骨痂和腔内骨痂。在新形成的骨痂中,血管连同成骨细胞与噬骨细胞,都渐渐侵入骨折端坏死的骨组织内,在已形成骨痂夹板的保护下,开始进行清除坏死骨组织和形成活的骨组织的爬行替代作用。骨折经过骨痂形成和爬行替代作用这两个过程,临床愈合才告完成。
3.骨痂改造塑型期
原始骨痂由不规则的呈网状编织排列的骨小梁所组成,称为网织骨,尚欠牢固。为了适应生理的需要,随着肢体的运动和负重,在应力线上的骨痂不断地得到加强和改造。骨小梁逐渐调整而改变成紧密排列成行的、成熟的骨板,同时在应力线以外的骨痂逐步被噬骨细胞淸除,使原始骨痂逐渐被改造为永久骨痂。髓腔也重新畅通。新骨形成后,骨折的痕迹在组织学或Ⅹ射线摄片上可以完全或接近完全消失(局部破坏严重或整复不良的病畜常不能消失),骨结构的外形和功能也得到恢复。骨痂的硬固一般约需3~10周,但完全恢复则需数月至一年,或更长时间.
骨折的愈合标准
局部无压痛;病肢肢轴端正或稍有变形,无成角畸形;局部无异常活动,能自行起卧,运步正常或仅有轻度或中度跛行;X射线摄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或消失,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动物经过内、外固定后,肢体应当无明显跛行症状。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
动物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与骨折愈合的快慢直接相关。年老体弱、营养不良、骨组织代谢紊乱以及患有传染病等,均可使骨折的愈合延迟。
2.局部因素
(1)血液供应骨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由于骨膜与其周围肌肉共受同一血管支配,为了保证形成骨痂的血液供应,软组织的完整非常重要。骨髓腔和骨膜的损伤会影响或破坏血液供给,使骨折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
(2)固定复位不良或固定不妥、过早负重,可能导致骨折端发生扭转、成角移位等不利于愈合的活动,使断端的愈合停留于纤维组织或软骨而不能正常骨化,造成畸形愈合或延迟愈合。
(3)骨折断端的接触面接触面越大,愈合时间越短。如发生粉碎性骨折、骨折移位严重而间隙过大、骨折间有软组织嵌入,以及出血和肿胀严重等,均影响骨折的愈合,有时可以出现病理性愈合。
(4)感染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或使用内固定容易继发感染。若处理不及时,可发展为蜂窝织炎、化脓性骨髓炎、骨坏死等,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犬、猫全身骨骼结构图
犬、猫的全身骨骼结构图如图6-27、图6-28所示。
犬狼爪局部解剖
狼爪是位于前后肢的系部稍下方,其尖端未达到地面的小爪。两前肢均有,后肢有时一肢可见,也有时两肢均有,特别情况下也有两重并列而生。狼爪附着状态由于个体不同而有差异,有时附着在中指骨或中足骨,有的仅附着在结缔组织部。

在线客服

  • 客服一: QQ
  • 客服二: QQ
  • 客服三: QQ
  • 0371-55692663
  • 13213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