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应用 >
马唇频部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11-30 12:38|点击:
(一)口轮匝肌:
口轮匝肌(M. orbicularis oris)为括约肌,环生于口唇周边,在唇粘膜与皮肤之间。肌纤维与唇缘平行,不直接附着于骨
起止:大部抵止于口周围的颜面肌均附着于此肌。
作用及外形:闭锁上、下唇。收缩时使唇部外形改变。
(二)鼻唇提肌:
弊唇提肌(M. levator nasolabialis)是位于鼻侧部皮下的薄肌
起止:起自额骨与鼻骨的交界处,止于上唇、侧鼻翼及口角。
作用及外形:提举上唇及张开鼻孔。收缩时使鼻孔及上唇的外形改变。
(三)上唇提肌
上唇提肌(M. levator labii superior proprius)位于面部的背外侧部分,被鼻唇提肌覆盖。
起止:起自泪骨、颧骨及上领骨的交界处,与对侧同肌腱相合,共抵止于上唇中央部。
作用及外形:左右两肌同时收缩,可提举上唇;强力收缩可使上唇翻转(马口部常见的动态)。一侧收缩,则向该侧上方牵引或翻转。活动时,使上唇外形改变。
(四)下唇降肌:
下唇降肌(M. depressor labii infe rioris)位于下颌支的外侧颊肌下缘。
起止:起自下颌骨的冠状突根部及白齿的齿槽缘之间。一部与颊肌共同起于上颌结节。止于下唇。作用及外形:下降下唇,同时向后牵引下唇。收缩时,使下唇外形改变。
(五)颏肌
颏肌(M. mentalis)为颏下隆凸(颏隆凸)的基础。起止:起自下颌骨体部的两侧,止于颏部皮肤。肌纤维间混有脂肪及结缔组织被包于触毛根部。作用及外形:提举颏部皮肤。收缩时使皮肤形成皱褶。
(六)颊肌:
颊肌(M. buccinator)为口腔侧壁颊的基础。前端至口角,后端达上颌结节。
起止:起自齿槽间隙及臼齿上方的上颌骨侧面;下颌骨齿槽间隙部的齿槽间缘,后端达冠突部。止于口角部的口轮匝肌。
作用及外形:使食物进入上下齿闻或口腔内,并向后牵引口角。收缩时(进行咀嚼),使颊形成明显的隆起。

在线客服

  • 客服一: QQ
  • 客服二: QQ
  • 客服三: QQ
  • 0371-55692663
  • 13213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