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眼周图部与鼻周围部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11-30 12:35|点击:次
头部影响外形的肌结构,主要集中于耳、眼、口和鼻各自然孔口的周围。可分为眼周围部,鼻周围部,唇颊部及下颌部4组肌肉。分别叙述如下:
眼周图部
(一)跟轮匝肌
眼轮匝肌(M. orbicularis oculi)呈椭圆形,为位于眼睑周围的薄扁肌。
起止:环生于眼睑,睑部较宽广,附着于眼睑的皮肤,以纤维束着于内背(内眼角)处的眼脸韧带及泪骨。
作用及外形:闭锁眼睑。收缩时,加深上、下眼睑沟。
(二)眉肌:
皱眉肌(M, corrugator supercilii)位于眶上部,是一小薄肌起止:起自眶上突根部的表面,扩展至上脹睑内,并混入眼轮匝肌作用及外形:收缩时提举上眼睑,特别在病态时,使皮肤往往形成皱褶。
(三)颧骨肌:
颧骨肌(M. malaria)的肌层极薄,位于眼窝下缘前侧面的筋膜内。起止:起自眼窝下缘前侧面的筋膜内,止于下眼睑。作用及外形:下降眼睑。收缩时,在颧骨表面形成隆起。
鼻周围部
(一)鼻横肌
鼻横肌(M, transversus nasi)是肌纤维横向左右鼻孔间生长的方形单一肌。为内鼻翼的基础。起止:分为浅、深二层:浅层附着于翼状软骨板的表面;深层附着于翼状软骨角。作用及外形:开张鼻孔。收缩时使鼻孔加大,从而突出鼻孔的外形。
(二)鼻侧肌:
鼻侧肌(M. lateralis nasi)位于鼻切迹周边。分为背、腹二部:背侧部为位于鼻颌切迹背缘的薄部。腹侧部为位于鼻切迹下缘的厚部。起止:背侧部起自鼻骨,肌纤维向下行,附着于鼻顶壁软骨及鼻腔侧壁软骨的附近。腹侧部自前颌骨的鼻突及该部上颌骨附近,肌纤维向内弯曲,止于腹鼻甲软骨的突出部及鼻腔前庭的侧壁。作用及外形:开张鼻孔及鼻腔前庭,使鼻甲软骨转向外方。收缩时使鼻孔加大,外形突出。
(三)犬齿肌:
犬齿肌( Dilatator naris laterlis m, caninus)为位于鼻侧的三角形薄肌,穿于鼻脣提肌二支之间。起止:起自上颌骨的侧面,面嵴的前端。附着于外鼻翼。作用及外形:开张鼻孔。收缩时加大鼻孔并提举上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