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
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应用 >
马下颌部与耳的外形结构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12-01 08:25|点击:
(一)咬肌:
咬肌(M. masseter)是由颧弓及面嵴伸向下颌支垂直部外侧面的强厚肌肉。
起止:以强腱起自颧弓及面嵴。止于下颌支宽部的外侧面。作用与外形:使上、下颌骨接近;一侧收缩,可使下颌骨向该肌收缩的一侧移动;两侧收缩,能提举下颌骨帮助牙齿进行咀嚼。活动时使下颌支外表形成隆起。
(二)颞肌:
颞肌( M. temporalis)位于颞窝内。起止:起自颞窝粗面及窝缘上界的骨嵴。止于下颌骨冠突部。作用及外形:协同咬肌及翼状肌提举下颌。活动时使颞窝表面改变外形。
(三)枕颌肌:
枕颌肌(M. Occipito- mandibularis)是位于枕骨付乳突与下颔骨后缘之间的短肌,由腮腺覆盖。
起止:起自枕骨的付乳突,止于下颌支后缘。
作用与外形:使下颌骨前部下降而张口。活动时在枕骨与下颌骨后缘间形成肌隆起。
头部的器官包括耳、眼、口、鼻以及其附属结构等。塑造马的头部,除应重视基本形体的构造外,对于各个器官的外形结构也应有所理解。
现分别叙述如下
耳的外形结构
耳(听器 Organon auditus)根据自然生成的状态包括三个部分:即外耳、中耳及内耳。造型艺术对中耳及内耳无研究的必要,仅着重于外耳部。
外耳( Auris externa)包括:耳廓及外听道二部。耳廓呈漏斗状,便于收集音波。外听道则传音波于鼓膜外耳的构造,以软骨为基础,表面被盖皮肤,耳下部周围有许多小型耳肌。耳廓的外形具有二面、二缘、基底和尖(端)等4个部分。
二面为凸面(或背面)及凹面(耳舟)。凸面向内側,中部最亮,下部卷曲呈管状,上部变窄变平。凹面为与凸面相应的反侧面,面上有数条嵴状隆起,自耳根起向耳的尖端延展逐渐消失而变平坦。
缘为前缘及后缘。前缘是一个弯曲缘,大部为凸缘,近耳尖端度为凹缘,下端分歧为两部称耳轮脚。后缘的边缘弓隆,至尖端渐变平直而尖,并稍向前弯。基底显著隆凸,围绕在颞岩骨外听突的周围,并附着于该突的四周,但可以自由转动。
耳廓的基底部卷为螺管状,中央称耳甲腔。此部呈漏斗状,向外侧突出(稍偏向后方)。内侧表面显著隆凸称耳甲隆起。内缘下端有一尖细的延长部称茎突。后缘的基底部有一切迹,分为上下两个不正四方形的突出软骨板。切迹上方的软骨板称耳屏,此部与后缘之间有一切迹,称屏间切迹。屏间切迹的后方称对耳屏。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内面为外听道。
而相互联结构成眶的外形。
(二)跟睑:
眼睑包括上、下眼睑( Palpebra superior et inferior),位于眼球前面,是可以自由移动的皮肤褶。上下眼睑合拢时,则将眼驅入口关闭,同时覆盖于眼球前面。上眼睑较下瑕睑宽广,且富有移动性,游离缘为强凹入缘。两眼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当眼睛合闭时,睑裂成一条斜缝,其长约5厘米;当开张时,则呈弓状弯曲。睑裂的两端称为角或昔,角又有内眼角及外眼角之分。当眼开张时,外眼角呈圆形;内眼角较狭窄,构成一个→形隐窝,称泪湖。湖内有一个带有色素的圆形隆突,称泪阜;相当于豌豆大。
眼睑的前面为凸面,生有短毛。大眼睑的下部有很多触毛,上眼睑则非常稀少。
下眼睑沟为下睑的下界,但并不清晰。当上睑向上提时,可见两个沟。
上、下眼睑的边缘生有睫毛。上睑的睫毛较多而长,并属于刚毛。下睑的睫毛仅与普通毛发略有不同;也有的马相当清晰〔近内眼角部除外),但较上睑睫毛细而短。
(三)眼球:
眼球( Bulbus oculi)的部位,占眼眶窝(眼窝)的前部,前面由限睑被盖,中部有完整的环状眼眶围护。
眼球的形状略呈球形而前后压扁,由两个大小不同的半球状面相对而成。球面的横径约为5厘米,垂直径约为4.5厘米。
眼球外层有一层被膜称纤维膜。分为前、后二部:后面的不透明部称巩膜,前侧的透明部称角膜。巩膜是一层致密的纤维膜,占全部纤维面积的华,一般呈白色,有时在最薄的部分稍带浅蓝色。角膜位于侧面,占纤维膜全面的骀。为无色的透明膜。
眼球部的虹膜(虹彩)为一肌质环状板,位晶状体的前侧面。正中央有椭圆形孔,即瞳孔,孔的大小在生活状态随时有变化。在强光下瞳孔的垂直径编成很短,当瞳孔充分张开时,则近于圆形。
 

在线客服

  • 客服一: QQ
  • 客服二: QQ
  • 客服三: QQ
  • 0371-55692663
  • 13213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