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骨科植入器械的发展趋势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04-27 10:36|点击:次
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通常分为四大类:脊柱骨科、关节置换、创伤修复、生物材料。在过去的30年中,整个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疗法理念上的突破和材料与机械加工业技术的进步是这个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细分市场
1.脊柱骨科市场
脊柱是宠物的中轴骨骼,具有支持躯干、保护脊髓神经和内脏器官的作用。这条被称为“宠物第二生命线”的脊柱,由于退变、骨折、先天性和特发性原因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会严重威胁宠物的健康,其中颈腰椎疾病是许多宠物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腰背部疼痛更是引起宠物丧失行动能力的最常见的原因。脊柱病变在欧美和亚洲都以退变为主,但亚洲也有其特殊性。据研究证实,相比于欧美宠物群,由于生理和生活习惯等原因,颈椎椎管狭窄、颈椎病和脊柱重度畸形等在亚洲宠物群中高发。
脊柱骨科行业在全球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现代脊柱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潜力巨大且不断发展的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细分市场。脊柱骨科行业在中国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开始只有北京、上海少数几家医院能够开展此类手术,到目前在大部分地区已经普及到了市、县级医院,脊柱退变,畤形和骨折学术理念的推广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随者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升以及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脊柱骨科行业在中国将高速稳定的发展。
据 IDATA Reseach inc数据统计,2009年全球脊柱市场规模为79亿美金,2013年预计为103亿美金,2015年将达到115亿美金,复合增长率CARG在65%左右。对于中国脊柱市场,2009年为153亿人民币,2013年预计为30.8亿人民币2015年将达到44亿人民币,复合增长率CARG为19.1%左右,是世界脊柱动物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
脊柱病变手术治疗大体分为融合手术或非融合手术,其中融合手术一般采用脊柱前路或后踣钉棒系统,预椎前跆钢板系统和融合器系统。非融合手术一般植入椎间盘和动态稳定系统椎间盘分为预椎和腰椎椎间盘,动态稳定系统分为椎弓根钉动态稳定系统(严格讲是种融合系统)和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预椎椎间盘在所有非融合手术中是接受程度最高。而作为一种疗法,融合手术和非融合手术如果采用做创入路的方式也可以归为做创脊柱手术。
据 Millennium Rescarch Group统计,中国市场2010年脊柱融合手术在18万台左右,非融合手术只有不到2300台,到2013年,融合手术为32万台左右,而非融合手术为3600台左右。
2015年,融合手术预计将增长到45万台,非融合手术将超过5000台,复合增长率两类手术相近,均为19.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融合手术仍是脊柱手术的绝对主流,约占整个手术的98%。非融合手术虽说已经在中国开展多年,手术量也在增长,但由于非融合手术植入物和器械主要由进口公司垄断,价格很高。而且国内的教育培训还没有跟上,同时缺乏长期正面的临床随访数据,所以经常使用的医生还不是很多,手术总量还很小,这也给中国国产脊柱厂家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有好的设计,安全有效,如果价格能阵低,必将在非融合手术领城扩大市场份额。
微创脊柱手术由于给宠物带来最小的手术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和早日恢复工作,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宠物医生所采用,这种新式脊柱手术疗法在世界上成为一种趋势。就全球市场規模而言,2010年为14亿美金,2013预计为21亿美金,2016年将达到28亿美金,复合增长率为14%左右。对于中国市场,做创手术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10多年的探索推广,在中国被越来越多的脊柱医生所接受,成为近几年手术疗法的一个新亮点。特别是2014年6月8日央视报道的重庆新桥医院周跃教授和上海三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Z系列做创系统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做创这种新的手术疗法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2010年,中国脊柱做创手术市场只有0.14亿美金,手术台数接近3500台2013年就增长到0.32亿美金,手术量接近9000台,2016年预计将达到065亿美金,手术量将达到近200000台左右,复合增长率为30%左右,增长在所有脊柱细分疗法中增长最快。
12关节置换市场
关节对于人体的运动功能至关重要,但关节病变,一些无法恢复的关节周围骨折以及影响到关节的骨肿痼等症状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运动功能,这些患者一般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来恢复正常的生活品质。这其中关节炎是导致人工关节置换的最主要因素。在中国,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为0.3%,骨关节炎发病率为3%,按13亿人口计算,仅上述两类关节炎病人就分别为390万和3900万。而根据 Fro st& Sullivan统计,2008年国内关节病患者的数量达1.25亿人,约占中国人口的10%。
关节置换主要分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和些小关节如肩关节置换。用于关节置换和重建的人工关节产品需要尽可能模拟恢复人体生理关节运动状态和功能,并长期稳定植入在骨床中从而保持15年以上的使用寿命,这就对人工关节的表面涂层及配合面形状提出了非常高的加工要求。由于国内现在在人工关节的原材料,加工工艺和设备以及手术器械生产方面还和国外先进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国内人工关节市场,还是国际进口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关节份额仅为36%左右,但这也意味着中国进口替代的人口关节市场潜力巨大。根据理论估计,中国每年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数量在200万至250万人。但实际上,由于进口人工关节价格昂贵,国产产品质量不可靠,很多病患选择保守治疗,2009年中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例数只是在17万例左右,每万人人工关节使用量不足2套据美国 Archives fintcrn al medic inc和 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的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美国人大约有1/8患有膝骨性关节炎,大约9-13呢的人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大约25%的人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而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为1.1亿是美国的2.7倍;关节炎人数为1.2亿,是美国的26倍,中国人工关节市场潜在需求者数量巨大据统计,中国人工关节市场2007-2009年市场容量分别为7.5亿元、9.3亿元和12.5亿元,占中国骨科医疗器械市场比重分别为19.9%、19.6%和20.5%,复合增长率高达254%。据此复合增长率測算,到2015年,中国关节市场容量将达到46亿元。
1.3创伤修复市场
创伤类产品主要是提供可将各类骨折损伤进行复位、固定并维持其稳定的接骨板,接骨螺钉及外固定支架等,以期在不太长的时间段内促进骨折部位愈合。创伤产品主要分为内固定系统和外固定支架,内固定系统又分锁定钢板系统、普通钢板系统和链内钉系统。在内固定系统和外固定支架中,内固定系统使用量占到95%左右,占纯对主导地位。外固定支架用得越来越少。内固定系统中,锁定钢板系统的使用量增长最快。
据 Millennium Research Group统计,中国创伤手术总量在2009年为43万台左右,2012年增长至近68万台,预计到2015年会超过110万台。这些创伤手术中,内固定系统占比高达95%,外固定支架所占比例还在持续减小。而在所有内固定系统中,钢板系统手术量占比为78%左右,和链内钉系统增长速度相近,均为16%左右,钢板手术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的手术量在2009年为18万台,低于普通钢板的23万台,到2012年,锁定钢板的使用量达到近42万台,远超过普通钢板的25万台,锁定钢板的手术台数以近30%的速度增长,而普通钢板的增长只有34%,远低于市场增长平均值。
由于生产技术和进入门槛没有脊柱和人工关节要求那么高,在中国几乎所有的骨科企业都有创伤产品线,创伤市场相对很成熟,市场占比高于脊柱和关节置换,达38%。中国创伤市场从2007年的16亿人民币增长到2009年的23亿人民币,预计到2015年达到60亿人民币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8.1%。在2009年,国产骨科企业在创伤细分领域所占份额就已经超过国际进口企业,到达57%,而进口只占43%,在2009年至2012年,这个趋势还在扩大。但由于国内最大的两家创伤产品生产厂家2013年分别被国际进口厂家所并购,现在进口企业的创伤份额已经超过国产企业。
二、小动物骨科产品研发趋势
国内骨科产品现研发的格局趋向于多元化。国际领先厂家逐步在国内设置研发中心,开展与众骨科宠物医生合作,进行产品研发,目前这类研发工作主要以深入开发市场为目地,仅限于研发针对局部改善的辅助产品,没有实质性的资源投入。由于近些年整个西方发达国家骨科市场增长放缓,许多拥有技术和经验的国外小型创新公司试图转向中国市场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但由于这类公司的商务规模和运作能力有限,无法引起国内市场的关注,步履艰难,他们目前趋向于寻找与国际大公司或有能力的国产公司合作,增强对中国市场的渗入。一些国产厂家开始寻找与国内医生合作的机会,投入资金和人力,建立研发部门,但在新系列产品的开发上仍然以提高仿造质量为中心,还没有形成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和产品,其原因在于缺少产品研发的基础,包括医生研发团队、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团队、产品研发所需要的专用研发设备和产品研发的原始数据等。
目前在骨科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在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领域的发畏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小动物外科手术技术的精确性和做创化,借助于导航系统和适用于做小空间的植入物和工具做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技术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2)植入物和工具的智能化,借助与新型传感器其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植入骨科产品的治疗效果和质量。
(3)新型制造方法如3D打印技术会对某些复杂骨科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带来机遇和变革,促进骨科产品向更个性化更有效性发展。
(4)配合更有针对性治疗的产品,如脊柱骨科领域内非融合、动态固定大和运动假体等,与传统的融合术相比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5)针对老年病人更具功能性治疗的产品,更有效治疗慢性骨科疾病、减少疼痛和提高生命质量的产品。
(6)高性能生物材料和教药物器械产品,提高手术治疗的效率。
(7)这些趋势不同程度地引起国内本领域内些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的关注和跟随。
三、中国骨科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机遇
中国现有大小几千家宠物医疗器械企业,其中骨科企业就有200多家。但这些企业大多是小、散、乱,无序竞争激烈,无核心竞争力。由于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对人才的技术要求很高,对研发领军人才的要求更高,不光需要精通材料学,工程设计学,生物力学及临床医学,还需要对研发的流程,项目系统管理,研发质量控制具有长期实践和领导经验,而由于国内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技术沉淀和积累远远不够,也不可能有这样的研发领军人才。另外,由于国内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的市场成熟度远大于产业技术成熟度,企业通过简单仿造生产同样能找到市场,企业研发投入极端有限,对研发新产品缺乏热情,这些就造成现在国内骨科医疗器械企业在低水平上追求增长,产品以持贝为主,可靠性差,性自能落后。拷贝为主的行业,看似繁荣,但基本缺乏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积累。一方面这是发展中的缺陷和不足,另一方面,也给自主研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带来了广阔的空间。
备注:以上资料仅作为参考,请谨慎使用。
一、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细分市场
1.脊柱骨科市场
脊柱是宠物的中轴骨骼,具有支持躯干、保护脊髓神经和内脏器官的作用。这条被称为“宠物第二生命线”的脊柱,由于退变、骨折、先天性和特发性原因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会严重威胁宠物的健康,其中颈腰椎疾病是许多宠物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腰背部疼痛更是引起宠物丧失行动能力的最常见的原因。脊柱病变在欧美和亚洲都以退变为主,但亚洲也有其特殊性。据研究证实,相比于欧美宠物群,由于生理和生活习惯等原因,颈椎椎管狭窄、颈椎病和脊柱重度畸形等在亚洲宠物群中高发。
脊柱骨科行业在全球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现代脊柱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潜力巨大且不断发展的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细分市场。脊柱骨科行业在中国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开始只有北京、上海少数几家医院能够开展此类手术,到目前在大部分地区已经普及到了市、县级医院,脊柱退变,畤形和骨折学术理念的推广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随者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升以及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脊柱骨科行业在中国将高速稳定的发展。
据 IDATA Reseach inc数据统计,2009年全球脊柱市场规模为79亿美金,2013年预计为103亿美金,2015年将达到115亿美金,复合增长率CARG在65%左右。对于中国脊柱市场,2009年为153亿人民币,2013年预计为30.8亿人民币2015年将达到44亿人民币,复合增长率CARG为19.1%左右,是世界脊柱动物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
脊柱病变手术治疗大体分为融合手术或非融合手术,其中融合手术一般采用脊柱前路或后踣钉棒系统,预椎前跆钢板系统和融合器系统。非融合手术一般植入椎间盘和动态稳定系统椎间盘分为预椎和腰椎椎间盘,动态稳定系统分为椎弓根钉动态稳定系统(严格讲是种融合系统)和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预椎椎间盘在所有非融合手术中是接受程度最高。而作为一种疗法,融合手术和非融合手术如果采用做创入路的方式也可以归为做创脊柱手术。
据 Millennium Rescarch Group统计,中国市场2010年脊柱融合手术在18万台左右,非融合手术只有不到2300台,到2013年,融合手术为32万台左右,而非融合手术为3600台左右。
2015年,融合手术预计将增长到45万台,非融合手术将超过5000台,复合增长率两类手术相近,均为19.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融合手术仍是脊柱手术的绝对主流,约占整个手术的98%。非融合手术虽说已经在中国开展多年,手术量也在增长,但由于非融合手术植入物和器械主要由进口公司垄断,价格很高。而且国内的教育培训还没有跟上,同时缺乏长期正面的临床随访数据,所以经常使用的医生还不是很多,手术总量还很小,这也给中国国产脊柱厂家一个很好的机会,只要有好的设计,安全有效,如果价格能阵低,必将在非融合手术领城扩大市场份额。
微创脊柱手术由于给宠物带来最小的手术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和早日恢复工作,为越来越多的脊柱宠物医生所采用,这种新式脊柱手术疗法在世界上成为一种趋势。就全球市场規模而言,2010年为14亿美金,2013预计为21亿美金,2016年将达到28亿美金,复合增长率为14%左右。对于中国市场,做创手术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10多年的探索推广,在中国被越来越多的脊柱医生所接受,成为近几年手术疗法的一个新亮点。特别是2014年6月8日央视报道的重庆新桥医院周跃教授和上海三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Z系列做创系统产品,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做创这种新的手术疗法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2010年,中国脊柱做创手术市场只有0.14亿美金,手术台数接近3500台2013年就增长到0.32亿美金,手术量接近9000台,2016年预计将达到065亿美金,手术量将达到近200000台左右,复合增长率为30%左右,增长在所有脊柱细分疗法中增长最快。
12关节置换市场
关节对于人体的运动功能至关重要,但关节病变,一些无法恢复的关节周围骨折以及影响到关节的骨肿痼等症状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运动功能,这些患者一般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来恢复正常的生活品质。这其中关节炎是导致人工关节置换的最主要因素。在中国,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为0.3%,骨关节炎发病率为3%,按13亿人口计算,仅上述两类关节炎病人就分别为390万和3900万。而根据 Fro st& Sullivan统计,2008年国内关节病患者的数量达1.25亿人,约占中国人口的10%。
关节置换主要分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和些小关节如肩关节置换。用于关节置换和重建的人工关节产品需要尽可能模拟恢复人体生理关节运动状态和功能,并长期稳定植入在骨床中从而保持15年以上的使用寿命,这就对人工关节的表面涂层及配合面形状提出了非常高的加工要求。由于国内现在在人工关节的原材料,加工工艺和设备以及手术器械生产方面还和国外先进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国内人工关节市场,还是国际进口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关节份额仅为36%左右,但这也意味着中国进口替代的人口关节市场潜力巨大。根据理论估计,中国每年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数量在200万至250万人。但实际上,由于进口人工关节价格昂贵,国产产品质量不可靠,很多病患选择保守治疗,2009年中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例数只是在17万例左右,每万人人工关节使用量不足2套据美国 Archives fintcrn al medic inc和 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的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美国人大约有1/8患有膝骨性关节炎,大约9-13呢的人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大约25%的人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而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为1.1亿是美国的2.7倍;关节炎人数为1.2亿,是美国的26倍,中国人工关节市场潜在需求者数量巨大据统计,中国人工关节市场2007-2009年市场容量分别为7.5亿元、9.3亿元和12.5亿元,占中国骨科医疗器械市场比重分别为19.9%、19.6%和20.5%,复合增长率高达254%。据此复合增长率測算,到2015年,中国关节市场容量将达到46亿元。
1.3创伤修复市场
创伤类产品主要是提供可将各类骨折损伤进行复位、固定并维持其稳定的接骨板,接骨螺钉及外固定支架等,以期在不太长的时间段内促进骨折部位愈合。创伤产品主要分为内固定系统和外固定支架,内固定系统又分锁定钢板系统、普通钢板系统和链内钉系统。在内固定系统和外固定支架中,内固定系统使用量占到95%左右,占纯对主导地位。外固定支架用得越来越少。内固定系统中,锁定钢板系统的使用量增长最快。
据 Millennium Research Group统计,中国创伤手术总量在2009年为43万台左右,2012年增长至近68万台,预计到2015年会超过110万台。这些创伤手术中,内固定系统占比高达95%,外固定支架所占比例还在持续减小。而在所有内固定系统中,钢板系统手术量占比为78%左右,和链内钉系统增长速度相近,均为16%左右,钢板手术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的手术量在2009年为18万台,低于普通钢板的23万台,到2012年,锁定钢板的使用量达到近42万台,远超过普通钢板的25万台,锁定钢板的手术台数以近30%的速度增长,而普通钢板的增长只有34%,远低于市场增长平均值。
由于生产技术和进入门槛没有脊柱和人工关节要求那么高,在中国几乎所有的骨科企业都有创伤产品线,创伤市场相对很成熟,市场占比高于脊柱和关节置换,达38%。中国创伤市场从2007年的16亿人民币增长到2009年的23亿人民币,预计到2015年达到60亿人民币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8.1%。在2009年,国产骨科企业在创伤细分领域所占份额就已经超过国际进口企业,到达57%,而进口只占43%,在2009年至2012年,这个趋势还在扩大。但由于国内最大的两家创伤产品生产厂家2013年分别被国际进口厂家所并购,现在进口企业的创伤份额已经超过国产企业。
二、小动物骨科产品研发趋势
国内骨科产品现研发的格局趋向于多元化。国际领先厂家逐步在国内设置研发中心,开展与众骨科宠物医生合作,进行产品研发,目前这类研发工作主要以深入开发市场为目地,仅限于研发针对局部改善的辅助产品,没有实质性的资源投入。由于近些年整个西方发达国家骨科市场增长放缓,许多拥有技术和经验的国外小型创新公司试图转向中国市场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但由于这类公司的商务规模和运作能力有限,无法引起国内市场的关注,步履艰难,他们目前趋向于寻找与国际大公司或有能力的国产公司合作,增强对中国市场的渗入。一些国产厂家开始寻找与国内医生合作的机会,投入资金和人力,建立研发部门,但在新系列产品的开发上仍然以提高仿造质量为中心,还没有形成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和产品,其原因在于缺少产品研发的基础,包括医生研发团队、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团队、产品研发所需要的专用研发设备和产品研发的原始数据等。
目前在骨科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在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领域的发畏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小动物外科手术技术的精确性和做创化,借助于导航系统和适用于做小空间的植入物和工具做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技术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2)植入物和工具的智能化,借助与新型传感器其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植入骨科产品的治疗效果和质量。
(3)新型制造方法如3D打印技术会对某些复杂骨科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带来机遇和变革,促进骨科产品向更个性化更有效性发展。
(4)配合更有针对性治疗的产品,如脊柱骨科领域内非融合、动态固定大和运动假体等,与传统的融合术相比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5)针对老年病人更具功能性治疗的产品,更有效治疗慢性骨科疾病、减少疼痛和提高生命质量的产品。
(6)高性能生物材料和教药物器械产品,提高手术治疗的效率。
(7)这些趋势不同程度地引起国内本领域内些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的关注和跟随。
三、中国骨科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机遇
中国现有大小几千家宠物医疗器械企业,其中骨科企业就有200多家。但这些企业大多是小、散、乱,无序竞争激烈,无核心竞争力。由于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对人才的技术要求很高,对研发领军人才的要求更高,不光需要精通材料学,工程设计学,生物力学及临床医学,还需要对研发的流程,项目系统管理,研发质量控制具有长期实践和领导经验,而由于国内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行业起步晚,技术沉淀和积累远远不够,也不可能有这样的研发领军人才。另外,由于国内小动物骨科医疗器械的市场成熟度远大于产业技术成熟度,企业通过简单仿造生产同样能找到市场,企业研发投入极端有限,对研发新产品缺乏热情,这些就造成现在国内骨科医疗器械企业在低水平上追求增长,产品以持贝为主,可靠性差,性自能落后。拷贝为主的行业,看似繁荣,但基本缺乏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积累。一方面这是发展中的缺陷和不足,另一方面,也给自主研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带来了广阔的空间。
备注:以上资料仅作为参考,请谨慎使用。
上一篇:矫形宠物外科诊治器械的进展
下一篇:小动物物骨科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