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北京市海淀区啮齿类动物中汉坦病毒自然感染状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8-08-10 09:49|点击:

  【摘要】目的调査海淀区肾综合征岀血热(HFS)疫源地啮齿类动物中汉坦病毒(HV)的自然感染情况,为HFS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在海淀区捕鼠,捕获的啮齿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并解剖取肺脏,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结果在辖区内共捕获啮齿类动物2属3种25只,褐家鼠为优势鼠种。该区HV自然感染率范围为4.60%~20.00%,平均6.2%。其中不同鼠种自然感染率褐家鼠为6.96%,小家鼠为6.06%,黑线姬鼠为0。结论海淀区啮齿类动物自然感染HⅤ普遍,主要存在以家鼠属为宿主的HV感染。

  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 Bunyaviridae)汉坦病毒( Hantavirus,HV)属,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HPS)的病原体,宿主主要为啮齿类动物山。HFRS的发病和流行主要取决于宿主动物的环境及行为。日前,HV感染几乎遍及全世界,其流行之广,危害之重,已成为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受HⅤ流行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发现HV至少存在有22个血清型或基因型,每一型HV由1种或少数几种密切相关的啮齿动物携带并传播,其进化、变异及致病性都有所不同2。目前,我国已证实存在大别山病毒(DBSA)、哈巴罗夫斯克病毒(KHAV)、普马拉病毒(PUUV)、汉滩型病毒(HTNV)和汉城型病毒(SEOV等3。北京地区与HFRS高发省份河北、山东省毗邻其HⅤ感染形式严峻,而海淀区是北京市HFRS病例较多的一个区。本研究旨在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海淀区HFRS疫源地啮齿类动物中HⅣV的自然感染情况,为HFRS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调査点选择于2007年5-11月,选取出现过病例的海淀区苏家坨镇(山区)、上庄镇(农村、平原)、四季青乡(城乡结合部)、北太平庄街道(城区)为监测点。

  1.1.2鼠密度测定采用线路夹夜法,晚放晨收。统选用中型钢板夹,以生花生米为诱饵。室内按每15m2布放1夹,沿墙根均匀布放,室外每5m2布放1夹。捕鼠总数(只)鼠密度(捕获率)一有效夹总数(只100%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计入捕鼠总数。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布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1.1.3标本采集捕获的宿主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并解剖取肺脏组织,放入塑料冻存管内,用液氮冻存待检并做好记录

  1.2方法

  1.2.1鼠肺组织标本抗原片制备将鼠肺在-25℃条件下冰冻切片,紫外照射10min灭活病毒,冷丙酮固定5~10min,于-20℃保存。

  1.2.2间接免疫荧光法每孔加10μ含HV抗体的兔血清,37℃水浴箱中湿育30min;用PBS沖洗3次,蒸馏水冲洗3次,每次振荡1min,吹干;每孔加10μlFTC标记的羊抗兔(人)lgG抗体,37℃水浴箱内湿育30min;用PBs冲洗3遍,蒸馏水冲洗3遍,每次振荡lmin,吹干;滴缓冲甘油,盖玻片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1.2.3自然感染率95%可信区间(95%CD的计算感染率的标准误S=p,其中p为感染率,n为样本数,感染率95%Cl:;p±1.96S5。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技术资料采用行×列表检验。

  2结果

  2.1宿主动物种群密度本次调查共布放鼠夹2850夹,捕获鼠类225只,平均捕获率为7.89%,以苏家坨镇捕获率最高为14.54%,其他依次为上庄镇9.16%,北太平庄街道475%,四季青乡3.64%(表1)。4类生境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14,P<0.01)。

  表1北京市海淀区4个HFRS监测点宿主动物种群分布及密度情况

  2.2宿主动物种群分布及群落结构此次调査所捕鼠类经鉴定有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小家鼠(Musmusculus)和黑线姬鼠( Apodemus agrarius),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1.11%,其次为小家鼠占44.00%,黑线姬鼠仅占4.89%(表1)。

  2.3宿主动物中ⅣV的自然感染情况本次监测4类生境共采集鼠肺标本225份,阳性14份,感染率为62%,四季青乡4份HV抗原阳性标本均为褐家鼠,感染率为20.00%,是4类生境中感染率最高的疫源地,同时上庄镇4份ⅣⅤ抗原阳性标本也全是褐家鼠,该生境中褐家鼠的鼠密度最高,但其感染率最低(4.60%)(表2)。4类生境中鼠标本携带HV抗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17,P>0.05)。

  2.4不同鼠种携带病毒情况本次调査检岀的14份阳性鼠肺样本中,有8只褐家鼠、6只小家鼠携带病毒抗原,病毒携带率分别为6.96%和6.06%,2种鼠病毒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0.05)(表3)。

  3讨论

  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技术相结合对北京市HFRS发病数相对较高的海淀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鼠种中HV的自然感染状况进行调查,为北京地区啮齿类动物中HⅤ流行提供了新的数据。本调査所采样本来源于海淀区管辖的4类典型生境即山区、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区。研究发现海淀区作为HFRS疫区,其主要宿主动物是褐家鼠,其次为小家鼠,未见黑线姬鼠携带HV。提示海淀区主要为家鼠型HFRS疫区,该疫区普遍存在HV自然感染,自然感染率一般在4.60%~20.00%,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感染率(2.75%)6。一般认为,HV在宿主动物中的自然感染率高低与当地HFRS的发病率呈正相关。随着城市改造和建设的加快,家鼠的长期栖息地被破坏,因而加剧了鼠群的迁移和流窜,使鼠间疾病传播加快,感染人的机会增加,最终导致家鼠型疫区不断扩大。因此监测该地区宿主动物密度和带病毒状况,对预测HFRS的流行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十分必要。

  本调查显示不同地区带病毒率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所采样本的总数有关。同时发现不同鼠密度的阳性率虽有差异,但并无显著相关关系,这与美国等地所研究的幸诺柏病毒及其宿主的关系有相似之处。由于宿主动物家鼠属的活动范围有限,不同地点可能有不同的宿主基础感染率,同时不同生境中鼠间HV的传播机制及其效率可能也不完全相同。

  HV具有相对严格的宿主,并与宿主共进化。但是在共进化过程中,也存在宿主与病毒的不一致,即宿主的转换现象,对HV的进化与多样性发挥作用Sanchez等认为来源于刷鼠( Peromyscus boyi)的石灰石峡谷病毒( Limestone Canyon virus,ISCV),可能来源于收获鼠( Reithrodontomys megalotis)的埃摩路峡谷病毒( El Moro Canyon virus, ELMCV)发生宿主转换及进化的结果。在欧洲黑线姬鼠中分离的萨累玛病毒( Saaremen virus,SAV)可能是多布拉伐-贝尔格莱德病毒(DOBV)发生宿主转换而来。我国从北社鼠( Niniventer confucianus)分离的NCl67株病毒应为新型HV,可能是HTNV从黑线姬鼠感染北社鼠后发生宿主转换,并随该鼠的遗传环境而进化12。本研究从小家鼠标本中检测到HV抗原,其所处的生境可分为两类是与褐家鼠同处在一种生态环境,如北太平庄,而另类则与黑线姬鼠的生境非常相似,如苏家坨镇。这2种生境存在的HV型别、感染类型是否一致,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在线客服

  • 客服一: QQ
  • 客服二: QQ
  • 客服三: QQ
  • 0371-55692663
  • 13213170223